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微軟表面Surface出征未捷:出貨量斬腰


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在發展大會上宣稱Windwos 8出場後,至今已出貨8000萬部。但他對於大家所真正好奇的表面Surface賣的情況卻三諴其口。但來自台灣的DigiTimes,卻有不好的消息,由零件供應商的資料顯示微軟原先評估可賣出400萬台表面Surface,但微軟已把訂貨減半,成200萬台。
而先大家推出以Windows RT為系統的三家廠商,華碩電腦,三星電子和戴爾,也一樣出貨量微弱。而表面Surface在下一季看來也不會好,因為微軟跟著就要出表面專業版Surface Pro。
微軟計劃將表面Surface降價求售,但又擔心這樣一來會影響合作廠商的市場。

難怪會中Steve Ballmer會說微軟“可能”發展自家平板慢了一步,讓iPad搶先機。

不過根據華碩財務長對華爾街時報說法:“Demand for Windows 8 is not that good right now. 市場目前對Windows 8的需求不好。 ”
NPD分析8月26日微軟推出Windows 8以來的筆電銷售,結果比去年還掉24%!而桌電也比去年同期下降9%

所以Windows 8系統軟體賣的好壞,好像也沒帶來視窗廠商的市場良機。



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Android 悖論: The android engagement paradox

行動裝置購物iOS佔77%,Android佔23%
有關iOS和Android的市佔率表現,和用戶使用行為在市場上表現的不同,在過去兩年多以來,無論在本網站或是國外網站都有一些分析討論。兩系統的用戶使用行為為何那樣不同,有許多解釋。現在因為Andorid的市佔率無論在全球或是美國都有絕對的優勢,但兩者的用戶使用行為卻仍然不變,差異很大,更是使大家好奇。
Asymco的Horace Dediu,把這種奇怪的差異,稱之為 “The android engagement paradox”,Android 契合悖論。
在前文“網路購物在感恩節假期大增173%:線上交易裝置以使用iPhone和iPad為主”和“黑色星期五網購利器就是iPad”,以提出雖然Android的市佔率在美國明顯高於iOS,但網路購物和流量今年和過去兩年一樣,都以iOS為主。
在IBM Benchmark分析在黑色星期五一天的線上交易,24%來自於行動裝置。而其中智慧型手機佔54%平板佔46%。智慧型手機中iPhone佔約三分之二,平板中iPad佔88%。整體而言iOS佔77%,Android佔23%
同樣的分析在2010年行動裝置購物,iOS佔73%,Android佔27%,而2011年行動裝置購物iOS佔71%,Android佔29%。
而2010年到2012年行動裝置購物由整體網購的5.2%增加到24%。而iOS增4.8倍,也大於Android的增3.4倍。iPad和iPhone的網購流量在2012年幾乎是Android的兩倍以上,見下圖。
黑色星期五年度比較:iPadiPhone行動裝置網購大增
但Android Phone的用戶卻大於iPhone,見下圖。
Android Phone的用戶卻多於iPhone
如果以百萬用戶的購物流量平均來看,iPhone是Android phone的3倍!而在2010年iPhone只有Android phone的2倍
平板市場市佔率固然以iPad為主,但在2012年Android平板也漸漸逼近,而在2012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市佔率明顯地以Android為主,而Anroid中也以高價的三星Galaxy S手機為主要市場市佔要角。所以問題是,為何iPhone用戶還比起兩年前更比Android用戶,還會購物!不但是整體量,或是平均量!

作者Horace Dediu的解釋是:現在已不能再用Android手機較便宜,買者可能較沒錢,來解釋。因為許多Android手機已不便宜了 (尤其佔最大宗的三星銀河手機)!
是不是因為Android手機設計、使用者介面、手機整合性、等因素?!

老人:這現象已可說是肯定的趨勢了,所以BusinessInsider引述該報告,標題為:“Is It Time To Conclude That Android Gadgets Are Bought By People Who Don't Actually Do Anything With Them?”。
不只是網路購物,網路流量、App使用、App營收,等各項平均起來,iOS或iPhone的用量都比Android更大,反應顧客價值更高的事實。許多Android手機用戶事實上要不是是科技專家,手頭口袋飽滿,就是常常更換手機者,悖論的確不能再以用戶沒錢購物來解釋了,即使是以用戶經濟來解釋,差異也不會那樣大。

蘋果宣布將於11月30日星期五開始販賣新版iMac

蘋果宣布將於11月30日星期五開始販賣2012年的iMac。
如過去幾年將有21.5寸和27寸兩規格。
新iMac中可選融合碟Fusion Drive (128SSD加上3TB或1TB硬碟) ,1TB Fusion Drive 版將要價250美元。8250台幣,3TB Fusion Drive要13200台幣。
不過可預知初期供貨量有限,因為執行長Tim Cook先前已預告過。所以推測美國以外,可能要等到明年初,尤其是27寸iMac,台灣為一月中旬。27寸iMac2.9GHz為57900,3.2GHz為63900台幣。

注:因為台灣30日公佈價格,有修正原文。


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微軟將提高企業的自帶電算裝置BYOD使用授權費

裝置端Device和用戶端User

BYOD (Bring Your Own Device) 自帶電算裝置的風潮可說是由蘋果的iPad和iPhone引起,見“BYOD 和 BYOA 族”。這也是蘋果的由消費端逆向轉上上方企業的現象,見“由下往上的力量:蘋果的神奇,員工不輸給老闆”。就某種概念上,BYOD等於BYOA,因為攜帶來上班做事的都是蘋果產品,尤其是iPad。
根據AppleInsider和Cnet,為了因應是日益流行的BYOD風潮,微軟將提高企業的自帶電腦BYOD授權費15% ( client-access licenses CAL企業顧客或用戶端存取授權)。因為過去以來微軟早已多年對企業Windows設備的個戶收取授權價,此次Windows授權費也上漲,為何突然要增加授權費,依Cnet的猜測,主要就是針對iPad和iPhone帶起的BYOD市場風潮。
微軟的CAL企業顧客或用戶端存取授權分為兩種,一是裝置端Device,一是用戶端User。過去兩種授權費價格一樣。根據微軟的說法,裝置端Device使用對企業較合算,因為員工共用裝置。但目前因為許多員工自帶裝置,費用將因此提高。(過去因為幾乎每個員工都用公司的Windows電腦裝置,幾乎沒此問題)

微軟的厲害在於早在2012年4月份開始就安排,Windows RT設備,如最近發布的Surface表面,可免費許可權!

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黑色星期五網購利器就是iPad



IBM的IBM Benchmark分析最大的500個購物站,在感恩節中午為止,線上交易增14.3%。而線上交易使用的裝置,以iPhone佔9.6%,和iPad佔9.3%分居第一、二位。而所有全部Android裝置加起來只共7.3%。今天它再一度公佈在感恩節第二天的黑色星期五,網購年增20.7%。而行動裝置購物佔其中的16.3% (去年只9.8%)。
行動裝置購物中以使用iPad購物最多,佔10%,iPhone佔8.7%,全部Android佔5.5%。
行動流量中,智慧型手機佔58%,平板佔41%。
平板中iPad也佔網路流量的88.3%,第二位為Barnes & Noble Nook的3.1%、Amazon Kindle的2.4%、三星Galaxy的1.8%。

老人:由購物行為再度可看出,iOS裝置和Android裝置是完全不同的市場。去年如此,今年也一樣不變。iOS裝置的擁有者,其“客戶價值”明顯高出Android很多。有趣的是網購利器是iPad,而網購行動電子產品的第一對象也是iPad。

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英國巴克萊銀行一次購買8500台iPad

iPad is another Windows?

英國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買下8500台iPad給員工,寄望提高服務品質。
巴克萊銀行表示在評估多種平板後,最終選iPad。
巴克萊銀行的例子再度顯現蘋果iPad在企業間的力量。在企業Andorid平板幾乎無立足之地。主要是因為fragmentation支離破碎的系統和機種,百家齊放,在要求一致性的企業中,選Android的確是要勇氣。
所以有人會說在企業的平板中,蘋果的iPad好像是另外一個視窗Windows!

網路購物在感恩節假期大增173%:線上交易裝置以使用iPhone和iPad為主


最近幾年美國在感恩節當天,第二天黑色星期五,和接下來的網購星期一接連四天下來,都是購物的季節,尤其是網購。今年在跳樓大折價下,更進一步顯示網購的力量。根據PayPay和eBay,感恩節網購金額和去年比增加173%或133%。
而根據IBM的IBM Benchmark分析最大的500個購物站,在感恩節中午為止,線上交易增14.3%。而線上交易使用的裝置,以iPhone佔9.6%,和iPad佔9.3%分居第一、二位。而所有全部Android裝置加起來只共7.3%。

再過幾年大慨再也看不到無網店面的實體店,連街頭流動攤販都有之。

鴻海的突擊三星策略:以三星的優勢來攻擊三星

鴻海的低價60寸電視無論是在台灣或是在大戰場,美國,都是熱賣,成大話題。鴻海的60寸電視在美國是透過Vizio在大買場販賣,以Walmart為例,只賣688美元。價格逼近三星Galaxy S3空機的549美元,甚至於比空機Galaxy Note II的749美元便宜。連家中已有兩台40寸以上電視的老人都還想再買一台。
鴻海的低價策略,無疑地是在打擊美國電視市佔第一的三星。但低價有其風險,鴻海如何打勝三星?
過去幾年來,以低價搶市的策略一開始都是成功,但後來幾乎都以失敗下場,例如台灣的宏碁。但只有三星是成功的,甚至於可跳出低價市場。三星的成功技術優勢固然是主因,但策略的成功卻也是主要背景的配合。
三星在智慧型手機未成功前,它的主要對手是日本的廠商,如Sony。Sharp、松下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日本曾經驚人的成功復甦,在1960年到1990年,日本平均每年實質GDP增加近6%。在1986年日本的股票市值是全球的一半,東京的一塊地還可買下美國加州。但而後日本開始走下坡。歷經快二十多年的經濟泡沫,每下愈況,不見改進。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極端情況下,日幣卻漲不停!完全背道而馳!全世界大慨只有日本,在國內經濟極端不景氣,又需要仰賴出口下,卻匯率漲不停。很多人歸罪於美國,但事實上日本和財團連結的無能政府和國內大銀行才是主因!在匯率漲不停下,仰賴出口的科技產業Sony、Sharp、松下,節節敗退。到最後竟然會造成無基金來發展技術的慘狀。相反地技術後來趕上的三星,國內經濟也如日本復甦似地大耀進,但政府控制匯率,低匯率,讓出國為主的科技產業,如三星,夾相對低價,把日本打入地獄,苦永無見“日”之地!

鴻海如何打擊三星?
麥格理台灣區主管張博淇提出一針見血的理論:三星的產品一大半零件都是自己公司的,三星就是依賴終端產品的市佔增高來壓低零組件的成本來打遍天下。所以終端產品的市佔率一旦下降,其公司的毛利率降低將是比競爭對手還快!

為何三星的低價過去能成功轉型,而其他公司不能?
理由一樣,三星是一個垂直的企業,三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企業,三星的產品一大半零件都是自己公司的 (三星是集團企業,常常右手向左手買東西,可砍斷尾巴求生,做假帳。配合政府的閉一隻眼睜一隻眼,無往不利。這是亞洲企業常見的掩飾手段,少見於美國)。這跟其他公司的低價不同,其他公司以終端產品的低價搶市,但一旦零組件的成本升高,馬上就會出問題。但三星雖然零組件的成本來自自己,還是依賴市佔,若一旦市佔率降低,其整個公司的毛利率還是會降低。

三星的優勢在垂直整合,而鴻海的優勢在於垂直組裝,外加應付低毛利的能力
一旦三星喪失美國主流電視的霸主,三星的企業就如少一隻腳的巨獸,抵受傷的抗力大降。
一旦日本政府終於知道貨幣寬鬆的必要,讓日幣合理的大貶值,三星的壓力就會更大。
一旦中國的低價Android手機開始搶市,一樣都是Android,三星的高價智慧型手機優勢也會喪失。
沒人能單獨啟動打敗台灣人最喜歡的三星,唯獨鴻海!
終端的電視靠鴻海,在零組件方面,其中最重要的處理器,將來還要靠馬上突擊出現的台積電,台積電可攻擊三星企業的另一隻腳,晶片市場!蘋果是三星最大的的零組件客戶,蘋果產品的螢幕、電池、記憶體等已漸漸轉移到其他廠商。到2013年年底,蘋果和三星的處理器代工合約會到期,台積電會接手。失去螢幕和晶片的市佔,三星的優勢馬上消失一半。
說不定“Fiscal Cliff”也在三星的前途:


老人:下表為日元和美金的匯率,在2011年10月21日,日元曾升至75.78兌1美元,創紀錄高點,最近又曾逼近新高。而事實上原本已20年不景氣的日本在2008年後更進一步再加速衰退,但日元卻更猛烈升值。日元相對日本企業和民間的不景氣,可看出不可想像的矛盾:
美元換日元匯率

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惠普和戴爾王朝崩潰:全部該向三星繳學費的時代來了?



目前大約全部公司都已公佈今年第3季,7.8.9.月,的利潤,非蘋陣營可說是除了三星外,全黑或相對黑。
除了前文已提,Google整家公司的盈利連三星手機部門的一半都不到外,全球PC第2和第3大的惠普和戴爾更是繼續敗下去。
根據BusinessInsider所做的惠普股價圖示,讓惠普的窘境一覽無遺。在染上粉紅色糾紛的前執行長Mark Hurd於2010年8月下台之後,股票毫無起色,可說是直線向下。11月20日在財報公布不如預期後,股票跌12%,收盤11.71美元。由2010年8月的47.56美元,掉下來,跌75.4%。
戴爾在財報公布不如預期後於11月16日也跌7.4%,到8.86美元。以惠普的同時段來看,戴爾也跌了35%。已到不能再跌的地步。
而此季以微小數據戰勝惠普,登上全球PC出貨王座的聯想,其利潤卻只有區區的2%!
Intel前景不明,逼的功臣要退休,微軟老大哥也因Windows 8一頭澆耳,推出後自今天,股票跌了5.4%.高低點跌11.2%.......
誰在賺錢?
“Show me the Money!”
錢都轉入三星口袋!
所以全球要學三星!全球要跳馬舞PSY!



小孩愛i蘋果 (iPad, iPod Touch, iPad min, iPhone)


根據Nielsen,聖誕假期,6到12歲的美國小孩心中最想要的電算用品前五名,蘋果佔其四。分別是排第1的iPad、排第3的iPod Touch、排第4的iPad min、 排第5的iPhone。
任天堂的Wii U排第2。
13歲以上的美國小孩心中最想要的電算用品前五名,蘋果佔其二。分別是排第1的iPad、排第5的iPhone。iPad mini只排第9。

老人:所以大孩、小孩、都要iPad,Where is Surface?  可惜的是,6歲以下小孩不能選!小孩人生第一個想要的電腦是 iPad,長大呢?微軟知道 ......

三星光是手機利潤就是Google全部利潤的2.36倍

機器人的心臟是三星,Google只是“左”手。
根據目前已公佈的各家公司利潤,“你(Google)出車出油我(三星)收費”,的三星在今年第3季7.8.9.月,光光是手機的利潤就遠遠超過Google整個公司全部的淨利。
三星的手機利潤超過50億美元 (三星第3季淨利6.56兆韓元(約60億美元),而其中手機部門營業利潤5.63兆韓元(約51.5億美元)),而Google此季全部只有區區21.8億美元。
所以三星的手機部門利潤是Google全公司的2.36倍!
所以“成功的Android,失敗的Google”,要改為“成功的三星,失敗的Google”?

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蘋果iOS App登錄破100萬


根據Appsfire,蘋果App在2008年7月開始開放登錄上線以來,在2012年11月19日達100萬個。其中493,289 是付費App,其餘免費,而共158,848是遊戲App。100萬個中目前只有736,247個還在App Store中,餘已下線。仍上線的App,45%是付費App,16%是遊戲App。
蘋果官方的數據在9月介紹iPad mini時曾透漏在App Store的App總數超過70萬個。所以Appsfire的數據因是可靠。

很難想像,只五年前,App還不在每個人的字彙中!

iPad mini和iPad的未來定位:變為iPad和iPad Pro


雖然蘋果把7.85寸iPad稱之為iPad mini,沒聽老人建議稱iPad touch,但老人買了3G/4G iPad mini後,雖然仍未運回台,還是一本原意,要把iPad mini和iPad的未來定位講清楚說明白,讓蘋果知道。
為何iPad mini不適合叫mini,因為它ㄧ點也不mini!事實上就如蘋果設計大師Jonathan Ive所言:iPad mini不是小而少,而是濃縮!(Concentration not a Reduction),iPad mini事實上是“濃縮”百分之95的iPad!所以一點也不mini!這“濃縮”不是螢幕尺寸大小的濃縮,不是螢幕解析的濃縮,而是效能的濃縮。而這濃縮卻帶來了行動性,而行動性卻是行動裝置的首要!所以濃縮是一種必要的妥協!
所以可預見iPad mini即將變為iPad,而iPad變為iPad Pro!

蘋果絕不會冒然把iPad mini “視網膜化”,除非蘋果克服電力問題,視網膜不傷害iPad mini的省電性和攜帶性(重量),因為iPad mini定位上就是要作iPad。而事實上,iPad mini也可勝任目前iPad所做的事!
那麼目前的iPad定位呢?
iPad的定位就是更具特異功能的iPad (不只是視網膜),也就是iPad Pro。蘋果將可相對“盡情”地發揮iPad的效能!事實上由第三代iPad  (視網膜iPad),在技術尚未克服前,為了有視網膜,不得已比第二代iPad,稍厚稍重,就可知道慨念。在iPad mini可作所有的iPad功能後,iPad將可為了某些功能,而犧牲一點重量和厚度,甚或時間,成iPad Pro。當然了,“妥協”的程度端看增加的功能有多大,妥協是一種智慧。一旦省電和縮小科技成熟後,iPad Pro的功能就下放到iPad mini (即未來的iPad),iPad Pro再繼續追求特異功能。
目前大約80%以上的一般電腦工作已可由現在的iPad勝任,也可由iPad mini來勝任。將來的iPad Pro將可達90%或95%以上,除了複雜的試算或是畫圖如Photoshop CS,等,甚至對一般人而言,已完全不需用個人電腦。
在微軟的科學怪人Windows 8失敗之際,蘋果的綠巨人iPad Pro卻可能成功。蘋果可讓iPad Pro更具生產功能,更具Macbook Air的功能。在iOS的界面漸漸融入Mac OS後,蘋果將一統江山。而iPad Pro就是橋梁!

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將於2013年五月退休


根據華盛頓時報,在Intel服務近40年的執行長Paul Otellini突然宣布將於2013年五月退休,而接班人未明。
Paul Otellini 在2005年繼任Intel第五位執行長,他主導大家熟悉的Intel x86中央處理器架構,Intel Inside有今天,Paul Otellini可說是功高德重。他無論在策略、營運、科技上對Intel都有很大的貢獻。
但最近4年多,Intel卻在行動裝置上先是忽略,後是追趕不上,讓大好的行動江山讓ARM架構的處理器搶先機 (ARM架構處理器目前都由三星、Qualcomm 、Nvidia,等公司鑄造)。
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的下台也算是“後PC”時代的必然一幕,下來就只看微軟的執行長Steve Ballmer能呆多久了!
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的下台也可看是“摩爾定律”的不適用,不是“摩爾定律”的不對,而是省電和繪圖晶片才是目前和將來行動處理器的重點。因為行動裝置的首要在省電,耗電,再怎樣快,都是沒用武之地!

老人:所以2012年和2013年是主管下台年!接班的時候到了,年輕人?!

蘋果股票大漲7.21%,市值重回5000億美元以上



蘋果股票在九月達歷史高峰後開始下跌到11月15日收525.62美元,跌了25%,市值直落到5000億美元以下。上一次蘋果市值上升突破5000億美元,是在今年2月29日,見上文。但11月16日蘋果股票微升到527.68美元,而在昨天19日終於大漲38.05美元,漲7.21%,收565.73美元。市值也再度衝破5000億美元,達5321.78億美元。
這是蘋果股票今年以來第二次高彈跳,上一次是在4月25日,在1.2.3.月財報破預期後跳漲8.9%。這也是美國在2009年3月後,第三大的彈升。

Why?據說是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暫時威脅消失之故。(Fiscal Cliff是美國聯邦儲蓄主席伯南克所提出,意指到2012年底過去幾年美國政府的減稅和國會壓赤政策將到期,而後會造成財政緊收,稅率增加,進一步使企業投資減少。其變化使在2013年的財政會有如懸崖般的巨變。)

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蘋果股票連續跌,11月15日市值跌破5000億美元

今年9月21日蘋果股票盤中創歷史最高705.07美元高點 (市值約6610億美元),而後開始連跌近八週。到10月27日盤中跌到600美元以下,而到11月7日跌了20%,技術上已達熊市市場。而後似乎出現恐慌性賣壓,持續下跌,到到11月15日收525.62美元,跌了25%,市直掉落到5000億美元以下。上一次蘋果市值上升突破5000億美元,是在今年2月29日。
而11月15日正是蘋果今年第二度發股利時,也是17年來的第二次,上一次是在七月時。將發放25億美元,每股平均發2.65美元 (在外股票約有9.35億股)。所以持股者似乎在拿到股利後趁機賣出股票。在今年3月29日,蘋果Tim Cook已宣布在未來三年內蘋果將計劃持續發放股利和買回現有股。每季發放25億美元。而買回現有股將在會計年度2013年開始,三年買回100億美元股票。
跌之因素,先前已討論過,見“蘋果股票由高點跌落18%:似曾相見?”、“蘋果股票盤中掉落600美元,最低591,收604美元”,等。但目前似乎多了純股票技術因素和擔心稅率因素 (美國歐巴馬政府將會對企業增稅,另一方面企業增稅也會使基金將錢轉出美國)。即使跌,但今年以來還是漲30%,所以見好就收的恐慌性賣壓出現,
因為全球基金幾乎每隻都擁有蘋果股票,根據網路數據有超過800家的基金,其手中持蘋果股票都在前十支股票內。基金一項賣股買股都和散戶不同,會出現持續性賣或買。
雖然跌,但蘋果仍然是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,比第二名的埃克森美孚石油高出1000億美元。而絕大部份分析師仍認為現在正是買點。

PS: 先前老人已提過,股票漲跌之因素非常複雜,好不是更好,會跌,壞不是最壞,會漲。勿以本網站或其他科技網站評論作為買買蘋果股票的依據。

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

微軟死忠看Windows 8失敗的原因:微軟內部對Windows 8出貨不理想怪罪PC廠商....

當黑暗來臨時....

根據Supersite for Windows,一個忠實的微軟視窗網站 (主筆是Windows super-fan 的Paul Thurrott),微軟內部已發現Windows 8出貨不如自己原先的預期。
但微軟對Windows 8出貨不理想之因,微軟卻怪罪到PC廠商!微軟認為是因為合作廠商沒盡力或無能出貨。
但誰都知道真相不是如此。這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。
該網站提出為何Windows 8失敗的幾個有趣的觀察,大致上是說:
1. 微軟確實它和其傳統的合作夥伴的關係已惡化,並期待改變。這改變就是微軟自己生產硬體,自己開發零售店,讓顧客直接體驗微軟視窗經驗。
2. 微軟接班人和Windows 8之父 Steven Sinofsky 的離開,雖然一般人士認為是因為他本人的人緣和團隊精神差,但卻可能是因為Windows 8出貨和用戶體驗不理想之故!(注:上個月,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,微軟董事會給於Steven Sinofsky的獎金被砍了40%,因為Windows收入的下降。) 而Steven Sinofsky離開的時機更是不對,讓人不難懷疑微軟內部,甚至於Windows 8接繼人Julie Larson-Green,能否成功接任Windows 8的未來。
3. 推出Windows 8的時機正巧碰到全球經濟大環境不佳,傻瓜都知道企業和公司不可能在此時大量升級到Windows 8。所以Windows 8的希望就只能期望在消費者身上。但目前消費者的選擇更多,他們不需要Windows 8,消費者可選擇iPad或是其他平板。
4. 過多的Windows 8機型模式讓消費者和廠商摸不清。Windows 8面對一個在行動裝置上已成功被接受的指觸控模式,將其轉入家用固定傳統PC電腦上,的不確定性,又加上軟硬體商的不同,混合式的設計,使Windows 8變成一個爛攤子!不一致性的混亂跟過去企業設計產品成功的模式,一致性,完全背道而馳。其結果就是混亂!不只是消費者搞不懂,同一家廠商更是同時推出各種不同視窗或其他的產品,連廠商自己也搞不懂,要介紹客戶買哪一個好。以聯想而言,公司同時有傳統PC,傳統筆電,Ultrabook,Windows 8 RT平板,觸摸型Windows 8 Ultrabook或桌機,混合型觸摸平板和筆電等,又加上Android產品的平板,不亂也難!
百家齊放形形色色的各型Windows 8硬體
5. Windows 8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產品。它不是一個視窗全面改觀的地板蠟,只是一個點心。是一個“whatever-the-F-it-is 幹 ”系統,是一個融合過去和現在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。微軟說Windows 8有觸控,但好像是只為了要有“指觸控”,但卻丟棄它過去一切美好的一面。是為了觸控而觸控!對一個視窗專家而言,他可能會喜歡Windows 8,但對一般用戶而言,微軟反而不知道他們需要的界面是什麼,無法提供。
6. 讓人無可適從的Windows RT。反面思考,假設蘋果推出一個新使用Mac OS的平板,和新的iOS系統,希望消費者能在其間適應選擇一項,有理麼?這就是目前微軟在做的事。Windows RT既是Windows 8,卻也不是Windows 8,因為它不能執行Windows 8的軟體。是也是不是,消費者亂不亂?所以不只硬體的形態多,Windows系統軟體兩種也彼此不相容,應用軟體也不同。
7. 表面Surface讓微軟消費者迷惑。微軟推出Windows 8時,也同時自己出版表面Surface,直接和它的合作廠商競爭。任何一個有受教育的人都會搞不懂微軟的企圖。搞的懂的人,都會知道應該再等微軟馬上就要推出的Surface Pro,不要現在買Surface。推出Windows 8,卻不推出Surface Pro是笑話。(換言之,現在買Surface的人,都是自認自己搞懂的專家,卻是傻瓜?)
8. 前途不明。即使你聰明的知道該等Surface Pro,馬上又碰到Intel硬體問題。你將在傳統已熟悉的Intel的Ivy Bridge中央處理器和新一代Atom處理器做選擇。所以你還是要等,等下一步。

老人:大慨沒人比視窗專家更懂視窗的問題。Windows 8注定失敗,一因它讓消費者搞不清楚,讓消費者無從選擇,一因它讓微軟的忠實視窗專家等著看。“Wait and See”,是微軟死忠的最佳選擇@!? ..... 或是該轉換跑道的時候了!




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只有2%視窗用戶肯定會更新到Windows 8,有12%視窗用戶打算換麥金塔


聖誕購物季將至,一項統計顯示美國人並沒把個人電腦類入購買或更新首要,相反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排入前三。

USA Today的網路問卷分析,對象是135,000個微軟視窗用戶 (65%是Windows 7使用者),有16%的人打算將會購買個人電腦相關產品。但其中只有58%打算下次購買時仍買PC,另30%打算買iPad,12%換買麥金塔。 另外有31%的視窗用戶根本不知道有Windows 8!只有9%的人會加速考慮購買載有Windows 8 的新電腦。而41%肯定不會更新到Windows 8系統,33%可能不會更新到Windows 8,只有2%肯定會更新到Windows 8,另外17%尚未決定。

iPad或是其他平板使電腦的更新變得不是那樣急需,所以整體PC的更新速度更是變慢。在家家已有個人電腦的開發中國家,全球不景氣,將使電腦更新落入花錢的最後考量。
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行動上網視訊使用iOS佔57.9%

在剛剛發表的今年第三季7.8.9.月,智慧型手機的市佔率,蘋果iPhone市佔率下降,只佔了所有手機的5.5%,智慧型手機的13.9%,而在上一季蘋果佔全球手機的6.5%,智慧型手機的16.1%。而7.8.9.月智慧型手機中Android佔72.4%!到2013年Google預測全球會有10億隻Android裝置。
Android系統可說是全面勝利,就跟現在微軟PC視窗系統在個人電腦中的全面勝利一樣,佔率不是90%,就是近100%。
只是現在的微軟?
根據Business Insider引訴FreeWheel的數據,蘋果iOS在7.8.9月占有行動視訊上網觀看視訊的57.9% (iPhone 29.2%、iPad 20.6%、iPod 8.1%),而Android裝置只佔31.5%。
所以再一次顯示,Android市場和iOS市場的不同,就跟麥金塔和視窗不同ㄧ樣道理!

市佔率的背面:成功的Android,失敗的Google?


老人非正式的分析公司兩單位內52個月薪水最少在4萬台幣以上的員工,所有人在家都有電腦,許多人含筆電還有兩台以上,發現只有2位相對位置較高的主管擁有麥金塔Mac,佔3.8%,其他均是PC。如果以機台而言,麥金塔比率更低。但許多人因為有iPhone或是iPad,倒是對麥金塔很感興趣,或是想買。
在台灣許多地區都是如此。所以蘋果麥金塔微不足道?當然不是。但只要蘋果麥金塔比率增加少數幾%,對蘋果而言就非常可觀。而在美國而言麥金塔已漸漸蠶食PC市場,全球也是,只是全球的市佔.跟台灣一樣,數據讓你看不出來。
老人原始預測到2015年,全世界都是所謂的“智慧型”手機,傳統手機將不再出現。目前看來,時間要提早,因為到處都是Android,增加速度驚人。低價智慧型Android,主要用來打電話的手機,很快就要佔領全世界。所以中國網站評論認為蘋果的旺市已去。但大家還是用過去評PC市場的思維來看蘋果,都忽略了蘋果對“價格”的慨念,蘋果從不曾因為想把市佔率提高就以低價產品來搶市,見“蘋果標準下的所謂低價”!蘋果一直認為“產品的價格是建立在產品的價值上”,所以價值才是衡量價格高低的標準。幻想全世界人絕大部份都使用iPhone或是麥金塔Mac都是笑話一樁!就好像全球每個人都開BMW汽車一樣。
市佔率的背面常有不為人知的數據,以最近的聯想而言,聯想在上一季(789月)的PC市佔率攻下惠普,成全球第一,佔15.7%,見“蘋果麥金塔第三季美國市佔13.6%,而全球PC廠除聯想和華碩外均大跌” ,但聯想的營益率利潤卻只有區區2%!
聯想計劃明年提高利潤?多少?提高到3%。
但只要人民幣匯率一增高,聯想的利潤就會趨零。
根據Canaccord Genuity,在今年第二季,蘋果和三星佔全球手機利潤的108%,為何會超過100%?因為其他廠商都在虧錢!以蘋果iPhone而言市佔全球手機的6.5%,智慧型手機的16.1%,但利潤卻佔智慧型手機的71% (下第3張圖的粉紅色為蘋果,三星佔37%)!蘋果iPhone的營收佔全球全部手機營收的42.6% (下第2圖,紅色為蘋果iPhone)!
有趣的是這根本不能稱是“新聞”,因為過去兩年多老人已報導幾次,而趨勢一直不變!同一來源,到剛剛發表的今年第三季7.8.9.月。蘋果iPhone市佔下降,但還是佔了所有手機的5.5%,智慧型手機的13.9%,而三星更是進一步達22.9%。台灣的HTC佔2.0%。而智慧型手機中Android佔72.4%,見下第一表。
蘋果手機(紅色)和非蘋果手機的營收(藍色)
手機利潤,蘋果為粉紅色

不只是手機利潤,市佔率“節節敗退”的iPhone,在本站過去多次的報告可知,其用戶平均使用App的數量較大,其平均上網流量較大,其平均廣告營收較多,用戶的上網消費較大(用戶價值較高),甚至於最新7.8.9.月的報告顯示iOS上網看視訊 (含Google的YouTube)的時間也高於Android。
但是Android手機的成功也算是世界奇蹟!但Android的成功卻不一定全部轉為Google的成功!Android的成功只能算是轉為三星的成功!
你Google當我的免費司機,顧客上車的車費,我三星來收!”---就是目前Google和三星的微妙關係
即使全球都用Android手機,除三星外,賺大錢的是電訊供應商,而不是Google!
每個人當然會辨說,Google的目的是市佔,因為有廣告和搜尋收入。其實這也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!何況是“老人”。難到蘋果iPhone就不會用Google的廣告和搜尋?相反的,難道Android手機都一定非要用Google的廣告和搜尋不可,沒有第三方?而有趣的是Google的行動廣告營收主要來自於iPhone或是iPad,不是Android裝置,更也不是三星。
一位評論者一語驚人地表示,5年後Google不見於市!這當然是誇張其辭?!但也說明了目前Android和Google關係的悖論。因為在行動市場中,行動裝置的搜尋漸漸地由瀏覽器轉為App!完全不需Google!而平面廣告也因為行動裝置的面積較小,須給Google的廣告費用也低得多!廣告的效果也較低。而全球的桌上型電腦的上網率,已快漸漸被行動裝置所超越!這意味著,Google由桌上型電腦的廣告收益不會有顯著的成長!這就是Google的隱憂。當世界到處都是Android時,情況也不會成比率的躍進。
全球透過行動裝置所帶來的商機,也一樣都集中於iPad和iPhone,市佔第一,絕對優勢的Android,卻看不到該有的比率,更是再一次題告,市佔的背面有深為人所不知的一面。
所以當三星和電訊供應商因為Android的所謂“市佔”,而口袋飽滿時,暗地裡“穩戠”的是Google!
在黃昏三鏢客決戰的沙漠裡,最後拿機關搶,掃死三鏢客的是躲在後面的台灣人的偶像,韓國三星!?

蘋果創新排名第一但研發經費只排名53

全球前20大研發費用最高的公司 (Booz & Co. )

研發 (Research and Developmemt,R&D)常常被認為是一家公司的很重要的一部份,關係公司的未來性,也是評鑑一家公司的重點。但其慨念卻也是常常被誤會。

Booz & Co. 分析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司 R&D發費的排行。然後問卷收回700個公司R&D的負責人,來票選他心中最創新的公司。
蘋果牌第一位,第2位是Google、第3位是3M、第4位是三星、第5位是通用電子GE、第6位是微軟Microsoft、第7位是豐田汽車Toyota、第8位是IBM、第9位是寶僑P&G 、第10位是雅馬遜Amazon。
但有趣的是,創新前三名的R&D發費排名都不高,和其創新排名不成比率!
創新第一的蘋果R&D發費排名第53,R&D發費佔收入的2.2%,Google排第26。R&D花費佔收入的13.6%,3M的R&D花費排名第86,R&D花費佔收入的5.3%。只有創新排第4的三星,和第6的微軟,R&D花費和創新有一點關聯性,三星R&D花費排名第6,R&D花費佔收入的6%,微軟R&D花費排名第5,R&D花費佔收入的12.9%。
Nokia研發全球第10大,佔收入的14.5%。但現在的Nokia?

在過去8年Booz & Co.的分析,R&D花費和創新的關聯性均如此不佳,Booz & Co.的分析師Barry Jaruzelski,最終得到結論:“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how much you spend on R&D and how you perform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.”。“在可觀的長時間內,你花多少錢在R&D,和你最終的成效,沒有統計上的顯著關係。

老人:政府的科技或其他技術甚或非技術相關單位,常常規定公司的研發R&D要達到規定的百分比,才叫合法或是“及格”。導致許多公家公司亂花錢編預算來“研發”,是一大笑話。有關研發的觀念和笑話,請看2年多以前老人的 “企業的錢要花在刀口上”。也請大家注意,公司花錢合併購入一家公司,也算研發費用!

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微軟Windows 8之父 Steve Sinofsky 突然下台一鞠躬

Steve Sinofsky 
微軟Windows 8之父 Steve Sinofsky ,在推出Windows 8時,搶盡了鎂光燈和舞台。在Windows 8和表面Surface發表後,許多人認為他將是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 的繼承人!也是微軟未來的救星。
但根據AllThingsD,12日他卻突然下台!繼任者是 Julie Larson-Green。他的下台,是繼蘋果iOS Scott Forstall下台,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二個大地震!
Julie Larson-Green
理由?因為他和其他主管相處不佳,團隊人緣差,難相處!和Scott Forstall下台理由一樣,個自聰明一世但團隊精神全無 (根據AllThingsD)!或是他“患上”,想要取代執行長 Steve Ballmer (根據BusinessInsider)?

生於1965年,現年48歲的Steve Sinofsky於1989年7月加入微軟,成為微軟的軟體設計工程師。於1994年,加入當時成立的Office產品團隊,對於Office 95、Microsoft Office 97、Microsoft Office 2000、Microsoft Visual C + +的設計貢獻很大。在2009年7月開始主掌Windows部門,成為微軟視窗部門總裁。微軟派他由Office轉入Windows事業,其主要任務在收拾Vista的爛攤子。Windows 7和Windows 8的發展可是在Steve Sinofsky的主導之下。所以他對新Windows系統或是表面Surface的貢獻很大,相對於Vista,也算是大成功。他的離去,實在是意外!比Scott Forstall離開蘋果還要意外,可視為接班人下台!不過繼任者Julie Larson-Green也是Windows 8的主要幫手,也是微軟新界面的推手,所以微軟也不怕沒人才。(兩人大慨不和?)

老人:世代交替輪為常態?聰明的“老人”必須離去..... 邱吉爾說過 “老而不知保守謂之賊也”,或是孔子所言 “老而不死謂之賊也”、或是國民黨員的 “老而不下台謂之賊也” .....

微軟表面Surface出貨量一般沒爆發,因為.......


微軟的Windows 8在10月26日發表上市Windows 8、Surface with Windows RT後,微軟宣稱在上市一周Windows 8就賣出400萬套。但搭載Windows 8 RT的表面Surface賣出狀況如何卻沒人知道。
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 在12日在歐洲接受訪問被問到表面Surface的出貨狀況,他沒正面回答,只提說:“中性溫和moderate”。
他的辯解是,因為微軟只提供網路購買,和在美國微軟實體零售店購買,是中性的推廣,所以表面Surface出貨量溫和。
所以要等到微軟提供表面Surface的賣出量,銷售情況,恐怕跟Windows 8作業系統不一樣,還有得等。

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

融合碟Fusion Disk實際運用相關數據

底下主要根據Cnet,統和目前融合碟Fusion Disk相關數據:
1. 蘋果提供的融合碟Fusion Disk是128GB SSD加上1或3TB硬碟(5400rpm )。螢幕上只顯示單一硬碟,1.12TB。
2. 1TB融合碟Fusion Disk要價250美元。(3TB版不明)
3. 一般開機可快上1倍以上,存讀寫快上3倍。
4. 跟Intel的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 (SRT)的SSD技術不同,SRT只支援最大64GB SSD,且融合碟Fusion Disk利用系統軟體在SSD和硬碟中自動轉換以存取最快的數據,而一般hybrid 硬碟中SSD固定存入系統軟體,一般硬碟存一般檔案為主。所以融合碟Fusion Disk是以軟體來處理整合SSD和一般硬碟。
5. 一開始存取運算時,先都在SSD內運作,直至128GB SSD滿載時。
6. 一旦當128GB SSD滿載後,系統自動將最常用的運算軟體或檔案其所佔的硬碟區間block來決定該運算是否儲存於SSD內的區間來運作。
7. 即使SSD滿載後,也會固定一律保存4G空間,提供寫入檔案。所以即使SSD已滿載,寫入檔案仍快。除非檔案寫入一次超過4GB,才會感覺速度慢下來。可見Cnet文中的圖表。在SSD滿載後,寫入7GB的速度(70秒)慢下來不只是3GB(19秒)的兩倍。因為7GB已超過滿載的SSD保存的4G空間。


8. SSD滿載後,讀入檔案的速度亦加快,但如果軟體本身已有檔案處理方案,如Photoshop,其速度可能不明顯。另根據MacWorld,在Phontoshop CS5上,運作還是加快許多。
9. 蘋果的官方數據:Aperture相片讀入3.5倍快,4GB檔案夾拷貝(寫入)3.5倍快,開機1.7倍快。



宏達電HTC和蘋果達成專利和解



宏達電HTC和蘋果在智慧手機上的專利達成和解,這是蘋果首度和其他智慧型手機廠達成和解。雙方還簽訂為期10年的專利授權契約。但和解內容未公開。雙方執行長於10日同時發表聲明。
Tim Cook:“We are glad to have reached a settlement with HTC。 We will continue to stay laser focused on product innovation
HTC周永明:“HTC對於與Apple達成和解感到高興,HTC得以更專注在創新而非訴訟。
這對雙方都是好消息。Google似乎沒有參與這樁和解,和居中協調的角色。

老人:宏達電HTC加油!!打敗三星!蘋果選擇和宏達電HTC先和解,而非三星,也耐人尋味!畢竟在美國蘋果勝訴。



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

融合碟Fusion Disk讓Mac mini速度趕上視網膜MacBook Pro


在蘋果10月23日的新品發表會上的“A lot more things”中,雖然媒體的重點是iPad mini,但最讓大家驚艷的確卻可能是新一代iMac,見“新 Air iMac:Thin超薄、Fusion Disk融合硬碟”。新iMac除全新的更薄外形外,技術上就是融合碟Fusion Disk。蘋果後來也提供了融合碟Fusion Disk的相關技術說明,見同名。所謂的融合碟Fusion Disk,蘋果似乎是在硬碟技術上加了軟體的解決方案,使速度加快。
根據MacWorld,在新的客制Mac mini, 2.6GHz quad-core Core i7 processor、16GB RAM、1TB 融合碟Fusion Disk,上的試測,其速度和目前已上市的15寸視網膜MacBook Pro,2.6GHz Core i7,約略相等。Speedmark 8的分數分別是249和275。而未客制化的Mac mini,2.3GHz quad-core Core i7 processor、4GB of RAM、 5400-rpm 1TB硬碟的分數是164。所以克制化可增快約50%。實際操作上拷貝檔案或是解壓縮檔案可快上3倍。如果光是軟體的運用,如在iPhoto, iMovie、Aperture上輸入檔案,新的客制Mac mini甚至於比上市的15寸視網膜MacBook Pro還要快,見下表。

老人:其它數據請看MacWorld原文。但看來融合碟Fusion Disk是有希望。但全部客制化後的Mac mini要價1499美元,原為799美元,所以代價也不低。 如只升級1TB的Fusion Disk價格是250美元。其他文獻也顯示融合碟Fusion Disk可讓開機快上一倍。

Sony音樂終於上架蘋果iTunes


8年多以來Sony一直不認輸蘋果在數位音樂上的領先地位,一直不提供Sony音樂在iTunes上。
但根據日經新聞,11月7日開始Sony音樂終於正式上架iTunes。
事實上透過中間的代理商,在今年7月,Sony已暗中讓旗下日本本土的一些著名音樂家的日語音樂專輯上iTunes販賣,如Ikimonogakari 生物股長、Toshinobu Kubota 久保田利伸、Kana Nishino 西野加奈、等。



將來音樂也將以蘋果的256kb/s壓縮標準,無DRM限制,上iTunes。單曲約250日元,專輯約2000日元。

這代表一個劃時代的結束和開始。